探访|老牌“玉菜”怎样才不卖成“白菜价”

时间:2019-12-18
分享:

老牌“玉菜”怎样才不卖成“白菜价”——玉田冬储大白菜市场探访


玉田县黑猫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在收获包尖白菜。 通讯员 李 洋摄


  专业合作社成员正在包装包尖白菜。 通讯员 李 洋摄

  

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作为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冬储菜,大白菜是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

  

入冬以来,在我省大白菜集中种植生产地、被誉为“中国大白菜之乡”的玉田县,大白菜进入集中收储和销售期。

  

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玉田冬储大白菜销售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笔者从玉田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一方面,大田种植菜价格较往年同期偏低,甚至出现滞销。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高品质包尖白菜,以礼盒形式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卖到88元至118元,仍十分抢手。

  

市场“一冷一热”现象的背后,究竟折射出哪些问题?日前,笔者来到玉田县进行了探访。

  

市场遇冷,名品白菜卖出“白菜价”

  

“我这好端端的玉田大白菜,硬是没能卖出好价钱!”说起今年的“菜事”,玉田县虹桥镇菜农刘爱东有些沮丧。

  

“11月初,收购商来我家地头看了一眼,报价1斤8分钱。可是,1斤‘北京三号’白菜的种植成本就得0.15元,1斤包尖白菜的成本大概0.25元,低于这个价卖就是赔本。”刘爱东想再等等。可是,当时气温还高,没等价格涨起来,菜就烂在了地里。

  

刘爱东说,没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玉田大白菜也会面临“落魄”。

  

玉田白菜种植历史悠久,优良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蔬菜品质。玉田白菜因耐贮藏、产量高、叶色深绿、叶脉细密、味甜嫩脆等特点而闻名国内市场,素有“玉菜”之称。曾几何时,白菜只要冠以“玉田”区域名称便可身价不菲。

  

“过去咱玉田大白菜是一枝独秀,现在各路白菜‘百花齐放’,竞争对手不是一个两个啊。”刘爱东说,自己这批“北京三号”早菜10月份就成熟了,可是,赶上多省市的白菜扎堆上市。原本寻思着咱不和他们打价格战,留着春节再卖个好价钱。结果再一算,到了春节人工费用、运输成本都会上涨不说,单是冷库储存费用就不是个小数目。“到时候估计连打冷风保鲜的电费都赚不出来。”

  

市场遇冷,菜农们也没少想办法。

  

在玉田华玉白菜专业合作社冷库内,合作社负责人蔡连柱忙得不可开交,他正指挥一群打工的妇女把一棵棵白菜打理整齐,并在白菜根部系上一条红绳。

  

“香港人喜欢在春节期间把白菜吊在门口,寓意‘钓百财’。”蔡连柱说,今年河北、山东、东北的白菜收成很好,难以错峰上市,为了帮菜农们打开销路,只有往更远处销售。

  

“今年是大白菜销售的‘小’年。”蔡连柱坦言,如今,不少农民种菜还是“跟风而上”。什么菜价位高了,大家就一窝蜂地去种植,而什么东西便宜了,大家又都不敢去种植。市场供需信息不够对称造成蔬菜市场价位反复出现过山车,也就是俗话说的“大小年”。

  

“‘小’年不景气,但也得沉得住气。”蔡连柱说,对于菜农来说,信心很重要。

  

有订单、可溯源,精品菜高价“突围”

  

这几天,玉田县黑猫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齐正忙着联系北京的老字号企业,为那些企业提供优质包尖白菜。

  

“我手头已经没菜了,都是订单,今年种植的3000亩精品包尖白菜可以说是种一棵卖一棵,种植户们不用担任何风险。”张金齐说,除了订单,自己还想依托品牌效应,帮种植户推销一些大路菜。

  

“我们的白菜不论斤,而是论‘棵’卖。”介绍起自家订单产品,张金齐一脸自豪:“两棵装礼盒,京津地区卖88元,广深地区卖118元。”

  

在大白菜价格普遍走低的今年,该合作社的白菜何以高价“突围”?

  

面对笔者提问,张金齐笑而不语,而是拿出一棵白菜,让笔者扫描包装上的“追溯二维码”。

  

举起手机扫描后,打开的是“唐山市智慧农安管理系统”,产品信息、生产档案、监测记录一目了然:8月23日,人工用工具除草;9月15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吸引害虫,之后用灭虫灯周边的辐射电流杀死害虫;利用性诱剂吸引雄性蛾虫进入诱捕器,水淹致死……每个环节都详细记录,并配有现场照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白菜要想卖进商场,检测报告是最起码的门槛。”张金齐说,他开果汁加工厂起家,种植大白菜后,就把废弃的果渣与畜禽粪便、酵素等按比例混合成有机肥施肥,还往地里导入富硒营养液,保证了绿色有机。

  

为了提高包尖白菜的口感,合作社还引进了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声频发生器发出的频率与植物生长共振,刺激植物的光合作用。用张金齐的话说,“这菜是听着‘生长歌’长大的”。

  

谈到成功的经验,张金齐认为,像大白菜这种再普通不过的蔬菜,要想卖出高价,必须善于挖掘差异化的特质。“物以稀为贵,特色的农产品产量少,自然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玉田县只有6个乡镇的包尖白菜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样的包尖白菜种子种在6个乡镇以外就长不好。”张金齐说,当地独特的小气候和奥陶、雾谜山两大富含矿物质的水系穿境而过,为包尖白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种出的菜口感更加清冽甘甜,这是其他地区比拟不了的,正是打造品牌独一无二的优势。

  

张金齐并不满足。如今,他正筹划着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发展休闲旅游、精深加工平抑市场风险,并打算建设一座“白菜小镇”,使种植加工基地融合采摘、品尝、科普等功能。

  

百年“玉菜”,如何种出新希望

  

玉田包尖白菜已有两百多年种植历史,曾经是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的当家菜,承载着几代人冬储大白菜的情怀。

  

近年来,随着蔬菜大棚的推广、物流的普及以及网络购物的便捷,各类蔬菜随时能在家门口买到。老百姓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都想换着花样吃,“当家菜”的需求自然减少了。如果农民还是按照百年不变的“老传统”种菜,必然会供大于求。

  

那么,面对消费市场的新变化,菜农们又将如何在这片“种石得玉”的宝地上种出新希望?

  

唐山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所长任瑞星认为,首先应该避免同质化,做好“特”字文章,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

  

调查中,笔者发现,目前,华北地区市面上最常见的白菜是“北京三号”,全国多地均有种植,这一品种的亩产量能达到1.3万斤,且市价较低。而玉田特有的优质包尖白菜虽然售价高,但由于生长周期长,且亩产量只有“北京三号”的一半强,上市前需要人工束尖打理,工时成本较高,致使一些农户不愿栽种。

  

任瑞星说,事实上,瞄准中档消费群体,玉田包尖菜市场仍存有很大潜力。“大白菜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原来致力于把白菜卖给别人,改变成把白菜种得更契合消费者需求。”

  

任瑞星还建议,依托玉田县良好的水土种植条件和蔬菜种植区域品牌,还可向多品种方向发展。比如,搭配种植黄心、快菜、娃娃菜等,既可以全年错峰销售,避免扎堆上市,又能满足消费者炒、涮、生食等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崔长彬则分析说,农户普遍种植规模小,驾驭市场能力弱。大白菜主产区可以通过制定生产标准,走规模化订单农业的道路,与采购商签订协议将蔬菜的价格和需求量提前锁定。可由县级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以联办共保的方式,提供保险服务。

  

另据了解,玉田县政府部门正积极作为,推动白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村村通”工程实施,互联网进村入户,农村的交通和信息瓶颈有所缓解;经纪人活跃在田间地头,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风生水起……

  

玉田县农业农村局蔬菜产业办主任艾会暖介绍说,在技术层面,县农业部门及时修订了玉田白菜栽培技术规程,使农民在生产时有标可依;在销售层面,积极与苏宁易购、京东商城、阿里巴巴、淘宝商城、拼多多等网络电商平台对接洽谈;在品牌塑树方面,不断提高玉田白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11月15日开幕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玉田包尖白菜入选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通讯员 张晓悦 记者 汤润清 刘禹彤)


主办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承办单位:河北三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311-80696656 联系邮箱:crhbsn@163.com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ICP备1401675号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